谢混的《游西池》里"景昃鸣禽集,水木湛清华"是什么意思?怎么翻译啊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24 10:57:05

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,而清华学堂又得名于清华园,这是大家都知道的。清华园取义于“水木清华”,而“水木清华”又出自东晋谢混的《游西池》诗句“水木湛清华”,这也是很多人都知道的。“水木清华”成了成语,其义为池水清澈,树木华美。至其所本之句“水木湛清华”究为何义,历来似乎存有误解。有些人把“水木湛清华”混同为“水木清华”,遂误以“水木湛清华”为表景色清朗华美之词。有些清华人则几乎把它当作清华大学的代名词,用它来表示校园清静幽美、人才荟萃等褒扬之义,如有颂扬清华大学之辉煌的画册以“水木湛清华”为题,有介绍清华大师的网页以“水木湛清华”为名,有文章以“水木湛清华”为标题盛赞清华人才辈出,等等。
其实,“水木清华”固然本于“水木湛清华”,可是二者并非同义;非但不同义,而且几乎是相反的两个意思。那么,“水木湛清华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?回答这个问题,关键是要弄清此句“湛”字的读音和意思。
《游西池》一诗,收在南朝梁萧统所编《文选》之中,唐高宗时的李善为这本书作有注解。李善在“水木湛清华”后注引《苍颉篇》曰:“湛,水不流也。”没有注其读音。但是,把“水不流”代入句中,全句的意思颇不明了。水固然可以不流,木如何不流呢?水不流其清,木不流其华,这究竟是何义?看来,李善的注是含混不清的。唐玄宗时又有《五臣注文选》,五臣之一的李周翰则注曰:“湛,澄,华丽也。”可能由于李周翰的这个注解,后世的人们便把“水木湛清华”与“水木清华”混为一事。
李周翰的注解是不对的。这里的“湛”字,应扣住《说文解字》所载本义来解。《说文解字》卷十一水部:“湛,没也。从水甚声。”这是说“湛”字以“甚”为声符,其义为沉没。《说文解字》的通行本即大徐本根据《唐韵》给“湛”字注音为宅减切(今音读作zhàn),段玉裁指出是错误的。他说:“大徐宅减切,未知古音古义也。凡湛字引伸之义甚多,其音不一,要则古音则同直林切(今音chén)而已。”又说:“古书浮沈字多作湛。湛、沈古今字。沉又沈之俗也。”
“湛”是“沉”,“水木湛清华”也就是“水木沉淸华”。把这句的“湛”理解为“澄清”或念作“战”是不合适的。“景昃鸣禽集,水木湛清华”,说的是夕阳西倾,群鸟归集于池边树上鸣叫不已,而西池的水色及池边的花木正在“沉没”—在暮色的掩翳下如同沉入水中一般渐次模糊,终至难辨。(景(yǐng):日光。昃